時間: 2019-11-13 09:00:40 來源:雅安日報/北緯網
斑背潛鴨
斑背潛鴨是中等的體矮型鴨,多在沿海水域或河口活動,有時光顧淡水湖泊。合群且以群棲居。
斑背潛鴨體長42-47厘米,翼展68-75厘米,體重750-1350克。雄鳥體比鳳頭潛鴨(本報之前曾做過介紹)長,背灰,無羽冠。雌鳥與雌鳳頭潛鴨區別在于嘴基有一白色環。斑背潛鴨雄鳥頭和頸黑色,具綠色光澤,上背、腰和尾上覆羽黑色;下背和肩羽白色,滿雜以黑色波浪狀細紋。雌鳥頭、頸、胸和上背褐色,具不明顯的白色羽端,形成魚鱗狀斑,下背和肩褐色,有不規則的白色細斑。
斑背潛鴨繁殖季節主要棲息于北極苔原帶、苔原森林帶和西伯利亞北部開闊的泰加林帶。常在富有植物生長的淡水湖泊、河流、水塘和沼澤地帶活動。冬季主要棲息和活動在近海岸淺水處、河口、海灣、內陸湖泊、水庫和沼澤地帶。繁殖期成對活動,非繁殖期則喜成群,有時也與別的潛鴨混群活動。善游泳和潛水。起飛時需兩翅急速拍打水面,在水上助跑一會兒才能飛起,行動顯得笨拙,但飛行卻快而有力。
斑背潛鴨繁殖期為5-7月。通常在冬末即已成對,常以對為單位成群到達繁殖地。營巢于湖泊或河流外邊干燥地上,通常緊靠水邊,巢多置于枯草或新鮮草叢邊,或置于小柳樹和灌木下,巢隱蔽較好。巢通常用枯草構成,內墊絨羽。斑背潛鴨每窩產卵7-10枚,通常一天一枚。卵為灰橄欖色或褐色。剛產出第一枚卵后,即開始孵卵,孵卵由雌鳥承擔,孵化期27-28天,雄鳥在雌鳥開始孵卵后即離開雌鳥,同其他雌鳥集聚于水邊換羽。雛鳥孵出后不久,即跟隨親鳥活動,在親鳥帶領下大約經過40-50天雛鳥期生活后,即能飛翔。
斑背潛鴨主要捕食甲殼類、軟體動物、水生昆蟲、小型魚類等水生動物,也吃水藻,水生植物葉、莖、種子等。覓食活動主要是通過潛水。通常潛水深度在2-3米,白天覓食,休息時常成群地在海上或湖面游蕩,或一動不動地漂浮在水上。
據市鳥類保護協會介紹,斑背潛鴨為遷徙性鳥類,每年秋季于10月初開始遷來中國越冬,春季于4月初至5月初遷離。去年4月底,斑背潛鴨在我市度過越冬期后離開。今年9月初,我市再次迎來了首批越冬的斑背潛鴨。
雅安日報/北緯網記者 魯妮娜
審稿:白雨鍶
責任編輯:夏天
來源:雅安日報/北緯網 日期: 2019-11-13 09:00:40
編輯:夏天
北緯網 版權所有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:四川雅州律師事務所郭鳳林律師
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:lat30n#126.com(請將#替換為@) 舉報電話:0835-2350262 17781610663 公眾投訴舉報處理制度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國新網許可證51120170012號 蜀ICP備1402101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川B2-20080121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川字第069號 川預審664R-T6P6-042X-0TP4號